在中國保險事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保險信用制度尤其是信用評級制度發展的滯后,必將影響到整個保險業的健康和穩定發展。在歐美發達國家,保險信用評級在保險業的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發展保險信用評級業務,對于解決保險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和幫助投保人選擇保險人,促使保險公司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提高競爭力,協助監管部門進行監管活動,均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筆者一直對信用評級行業具有濃厚的興趣,故將保險信用評級作為研究主題,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夠對中國保險信用評級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有所幫助。隨著我國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以行業協會組織為主體的行業自律、以政府監管機構為主體的國家監管和以資信評估機構為主體的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但是,我國保險市場發展的過程中面臨不少的障礙。尤其是公眾對保險公司和保險產品的了解有限,加上一直以來國內保險公司在市場營銷過程中的不良行為、不完善的售后服務和理賠措施,使得公眾對保險業的信心受到損害,從而對整個保險業都缺乏信任。國際上,中立的信用評級機構能夠給消費者提供公正而完整的保險公司信息,為投保人的選擇提供參考意見。目前,我國還沒有令公眾信任的權威的保險公司評級機構。隨著我國進入WTO和保險市場的逐步開放,公眾面對的可選擇的保險公司越來越多,從而非常有必要建立我國的保險公司評級體系,為公眾提供客觀、公正的信息。國際上,監管機構在對保險公司的監管過程中常常用到中立的信用評級機構對保險公司的信用評級,以提高其監管水平。同時,財務實力強的保險公司也需要有中立的組織能將它們的這種優勢告訴公眾,以提高它們的可信度和聲譽。國際上對壽險公司的信用評級技術比較成熟,評級機構也不少。全球性的評級機構主要在美國,如標準普爾、穆迪、惠譽、A.M.BEST等。而我國對保險公司信用評級的研究剛剛起步,主要是借鑒國外著名信用評級機構的做法,還沒有真正意義上適合我國的評級體系。因此,我們有必要尋找一條建立本土化保險信用評級體系的道路。一、我國保險信用評級的發展現狀(一)我國保險信用評級發展歷程在我國,保險信用評級是伴隨著債券信用評級發展起來的,它是在債券信用評級發展基礎上出現了萌芽。在對企業債券進行信用評級的基礎上,一些信用評級機構通過與國外先進的評級機構的合作,開始對我國的一些保險企業進行信用評級。
?。ǘ┪覈kU信用評級發展中存在的問題1.對保險信用評級的認識有待深入。保險信用評級屬于資信評級行業中的一種。而我國的資信評級行業經過10多年的發展,在經濟生活中的影響力逐漸增大,但從整體上看,全社會對資信評級業務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沒有將其視為提供有關投資信息的一種必要手段。特別是由于長期以來對資信評級業的發展未能給予足夠重視,政府有關部門對評級結果利用程度不夠,以及受其他各種因素所限,我國資信評級業獨立、客觀的權威性還未能真正樹立。2.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管體系。我國對資信評級行業的監管存在兩大問題:多頭監管與無人監管。我國資信評估的對象或潛在對象分別由不同的監管部門監管,如企業債券由國家計委監管;保險公司由保監會監管;銀行等金融機構由央行監管;證券公司、可轉換債、基金等由證監會監管,由此使得我國在建立資信評估機構監管體制方面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是否應按被評估對象的不同管理部門批準設立或核準業務范圍、認定資格等。3.信用評級市場供需失衡問題突出。中國的資信評級業正處于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一方面評級機構過多,目前我國的資信評級機構大約在50家左右,還不包括各地、各家商業銀行以及各地工商局下屬的信用評級機構。而評估業最為發達的美國,也只有5家評級公司。另一方面,資信評級行業可供評級品種少、業務量孝業務穩定性差的問題十分突出4.資信評級的相關立法工作明顯滯后。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的一些法律法規和管理辦法雖然涉及到資信評級行業運營的相關問題,但整體性差,針對性不強,目前只有《證券法》中對證券評級機構以及證券評級人員做了一些規定(但缺少可操作的實施細則),而對信用評級機構的市場準入和退出、合規經營、不正當競爭等方面的管理政策法規仍是空白,法制建設的滯后加劇了評級機構的不規范運營和機構間的惡性競爭。而我國的《保險法》未對保險信用評級機構作任何規定。5.缺乏客觀、可信的評級資料。資信評估機構評級所需的資料一般主要來自受評企業,但在目前社會信用狀況不佳的大環境下,受評企業提供的資料常常缺乏客觀性和可信性,評級人員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對受評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等資料進行核實,這不僅為資信評估人員的工作帶來很多困難,而且直接影響到資信評級的準確性。尤其是在目前我國上市的保險公司還不多的情況下,這一問題比較嚴重。二、國外保險信用評級的發展研究(一)國外資信評級行業發展的基本模式。從國外資信評級業發展的歷史看,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兩種模式:一是“市場驅動型”模式,主要存在于歐美一些國家。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監管部門不直接對資信評級機構的設立、業務范圍等進行監管,資信評級機構的生存和發展主要由市場決定。監管部門作為資信評級結果的使用者之一,一般都根據資信評級機構在市場中的表現,做出認可某些資信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的規定。如美國資信評級業在20世紀70年代加快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監管部門在有關規定中廣泛使用資信評級結果,特別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1975年對標準普爾、穆迪、惠譽三家資信評級機構評級結果的認可,使這些公司的業務迅速發展,并迅速成為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的跨國機構。二是“政策法規驅動型”模式,在20世紀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發展資信評級業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基本上屬于這一種模式,監管部門對資信評級機構和評級業務的推動和有效監管成為評級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比如,不僅很多國家對資信評級機構的市場準入、資格核準和認定,以及資信評級業務范圍的核準等做出明確的規定,而且有的國家的監管機構(主要是中央銀行)還直接參與發起設立資信評級機構。從國際經驗看,不論是哪一種模式,資信評級行業的發展主要取決于監管部門和投資者對評級結果的使用情況,而不是被評級對象是否愿意接受評級。其中監管部門對評級結果的使用對評級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因此,通過政策法規支持資信評級業的發展,是發展培育資本市場的一個途徑,同時,資信評級機構作為向公眾提供風險信息的中介服務機構,在其發展的初期對其加強監管,也有利于資信評級業的健康發展。(二)保險信用評級的基本方法。國際上的信用評級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主觀評級方法,另一種是客觀評級方法。主觀評級更多地依賴于評級人員對受評機構的定性分析和綜合判斷,客觀評級則更多地以客觀因素為依據。隨著評級行業的不斷發展,各評級機構認識到單純依靠主觀評級或客觀評級都不能很好地反映受評企業的資信狀況,因此目前許多評級機構都強調主觀評級與客觀評級相結合,但不同的評級機構在評級程序和具體的指標體系方面仍存在差別。A.M.Best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保險研究的保險評估機構。根據美國保險行業協會統計,該公司先后已經為超過2600家財產保險公司和1700家人壽保險公司進行了等級評估。通過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評估,提供了防范保險公司破產的專業意見,其評估標準——BEAT Rating已成為業界及投資界所普遍接受的評估保險公司財務狀況的行業標準。A.M.Best公司評級的變化范圍從A++到F,對應于從優到差的評級結果。
標準普爾是世界一流的信用評級公司,設有專門的保險評級部,該部是世界評級的權威機構之一。標準普爾保險評級部的宗旨是為保險及金融業內人士及時提供優質的、詳盡的保險公司等級評定及評論。在評級時,標準普爾對保險人的行業風險、業務狀況、管理和企業戰略、經營情況、投資狀況、股本籌集、流動性、財務彈性等各個方面進行考察,然后綜合各方面的影響,給出評級結果,將眾多保險公司分為兩類——安全級和脆弱級。安全級中的等級類別從AAA到BBB,指保險人的資本實力與所承擔的保單責任相符合,具有償付能力。脆弱級中的等級類別從BB到CC,指保險人的資本實力處于脆弱狀態,難以承受經濟變化惡化及承保條件的變化。
?。ㄈ﹪獗kU評級機構的特點國外保險評級機構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專業性、獨立性和非強制性三大特點。1.專業性。國外保險評級機構大多擁有一支龐大的保險分析專家和專業人士。如標準普爾保險評級部擁有100多位保險分析專家,分別在紐約、倫敦、墨爾本和東京工作,他們依據世界各地保險市場現狀和發展的第一手資料,從事最高質量的評級工作,并且還要負責監督評級工作的整個過程。此外,分析人員還要與公司資源管理專家進行深入的討論,以便使評級結果更符合保險人的實際水平??梢哉f,從信息資料、分析過程、分析專家到分析結果都具有高度的專業性。2.獨立性。由于這些評級機構的收入來源于使用這些評級結果的保險公司和保險產品的購買者,使得它們成為獨立的機構或組織,社會地位也比較超脫,在保險監管體系中扮演著“中立者”、“第三方”的角色。從另一層面講,這些評級機構之間的評級過程、評級結果也是相互獨立的。3.非強制性。國外的保險評級機構作為保險監管體系中的“助手”,其作出的評比等級只是一種社會監督手段,并不具有行政強制力,具有明顯的非強制性的特征。三、關于建立我國保險信用評級體系的思考(一)保險信用評級體系的外部環境建設1.對保險信用評級行業的發展給予足夠重視。
當前市場經濟秩序紊亂,社會信用缺失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增長、影響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我國加入WTO后,金融市嘗資本市場的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將不斷加快,如何進一步提高我國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透明性,有效防范金融風險又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社會信用制度正是解決上述難題的根本措施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包括保險信用評級行業在內的信用中介服務行業加快發展。政府要在充分認識保險信用評級行業的作用基礎上,對其發展給予足夠重視,進一步明確其發展方向與發展模式,以充分發揮資信評級業在防范信用風險、維護良好的信用秩序,降低全社會的信息成本和引導社會資源的合理流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立足國際標準,全面提高保險評級質量,從嚴加強對評級機構的監管。中國保險監督委員會副主席吳小平先生提出要按照“高起點、規范化”的原則發展包括保險評級機構在內的保險中介機構。信用評級,本身即是經濟全球化和保險風險控制全球化的內在要求,因此“高起點,規范化”的根本要求就是嚴格遵循國際標準,全面提高保險評級水準。國際上的評級機構往往擁有眾多的實驗室和詳盡的資料,采用先進科學的分析技術,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大量專門人才,制定的行業標準也十分嚴格、規范。中國的許多評級機構,或與國外評級機構建立起密切的合作關系,或是從組織機構上按照國際標準進行了股份制改造,但這只是初級的。中國保險評級發展時間短,基礎技術研究不足,許多評級機構所使用的指標體系大多采用一般性的項目評估指標,且由于受到長期高度計劃經濟的影響,許多評級指標體系被深深打上計劃經濟和行政干預的烙櫻現代高新技術,特別是因特網技術的發展對保險交易的影響,也沒有體現出來。為此需要:(1)完善評級體系,提高評級活動的科技含量;(2)保持和加強評級機構的獨立性;(3)建立健全優秀的評級人才隊伍。在此需予以強調的是,我們在充分吸收國際先進評級技術的同時,也注意到,中國保險業發展畢竟起步晚,起點低,目前尚處于強制實行產壽險分業經營階段,保險基金進入股市才剛開始。我們只有對中國保險市場保持清醒的認識,并同時用發展的眼光來審視中國保險市場面臨的各種問題,先進的評級技術才能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根開花,做到形神兼備。同時,我們要立足高標準,從嚴加強對保險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管。對保險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管主要包括兩方面:即建立保險信用評級業務的許可制度和“退市”制度。根據保險信用評估機構的業務特性及國際保險信用評估業的經驗,保險信用評估市場的業務量不可能太多,少數資信評估機構只有達到一定的規模,經過長期的努力,才能建立起信譽,在保險市場中發揮作用。由于我國目前信用環境尚不具備完全市場化運作的條件,為避免社會信用服務機構尤其是信用評級機構一哄而起、惡性競爭,有必要在保險信用評級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實行政府主導型的發展模式,并對保險信用評估機構保留一定的壟斷性。建議參考下列方式建立我國保險信用評級業務許可制度:一是有關部門,如保監會,根據相關規定向保險信用評級機構核發進行評級業務的許可證:,二是有關監管部門或機構作為保險信用評估結果的使用者,認可某些評估機構的評估結果。3.加快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目前,在我國的《保險法》中,沒有關于保險信用評級制度的規定。對于資信評估業的地位與作用,除了在《證券法》中有所闡述外,其他法規并沒有給予資信評估一個明確的定位。如果法律上沒有依據,信用評級發展的道路上就必然會面臨重重險阻。因此,必須加快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各項法律法規的逐漸完善,將有助于做大做好資信評級行業,并使資信評級真正發揮在市場經濟中的應有作用。4.積極培育保險信用評級市常我國保險信用評級市場潛力巨大,但要使潛在的市場轉化為現實的市場需求,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部門對該行業的規范和推動。建議一方面通過擴大監管機構對保險信用評級結果的使用范圍,來推動評級市場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要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封鎖,鼓勵保險機構積極采用獨立的資信評級公司的報告,推動獨立的資信評級公司的發展。同時,開放保險信用評級市場,允許國際著名評級機構參與國內保險公司的評級。例如,不久前,惠譽公司對太平人壽保險公司進行了信用評級,評定結果為BBB+。5.完善保險業信息披露機制,為信用評級提供數據。完善保險業信息披露機制,為保險信用評級機構的評級工作提供充分的數據,對于建立和促進我國保險信用評級體系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目前,我國的保險信息披露機制雖然還不成體系,但監管機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規定,如保監會頒布了《保險公司招股說明書內容與格式特別規定》、《保險公司財務報表附注特別規定》、《投資連接保險管理暫行辦法》、《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暫行辦法》和《人身保險新型產品若干事項的公告》等。當前的首要問題是要保證目前這些管理辦法的有效落實,并進一步完善。就保險信息披露的內容而來看,進一步的完善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針對保險公司的信息披露,二是針對保險產品的信息披露。今后保險產品的信息披露應當進一步強調時效性、準確性和權威性??梢钥紤]引進獨立、權威的中介機構,如評級公司和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對保險產品信息進行審核評估,為廣大保險消費者把關。6.正確認識保險信用評級的作用。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保險信用評級的作用,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縮校信用評級不是保險箱。美國安然公司破產案調查的不斷深入,帶給世人越來越多的警示和思考,曾被市場奉若神明的信用評級行業也受到了質疑。這對于我國剛剛起步的信用評級事業來說是敲響了警鐘。動蕩的市場經濟中,投資者需要一個理性的標尺,來判斷投資的風險有多大。信用評級機構正好可以滿足人們的這一需求,為投資者提供一個規避風險的參考值??删褪沁@樣一個“僅供參考”的工具,近年來卻因人們的日益關注而一路走紅,大的信用評級機構一個業務聲明,就可以引發股市地震,讓評估對象遭受重大損失,經營突陷困境。眾多的投資者如此依賴信用評級,以至于把自己對未來的判斷權、決定權放心徹底地交給別人,這實在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近年來,接二連三的上市公司丑聞,使我國企業以及為他們進行財務審計的會計機構信譽一落千丈,投資者普遍感到迷惘。這對新興的國內信用評級行業來說是個大好機會,可能會有更多的投資者把信賴的目光投向有限的幾家信用評級機構,至少,人們相信這些機構分析更全面,判斷更專業。這正是日前召開的一次專業座談會上,我國信用評級業被譽為“朝陽事業”的重要原因。機遇從來都是與挑戰共存的。保險業首先需要信用評級機構自珍自愛,堅決杜絕信用等級與金錢掛鉤的問題。同時,投資者也應當認識到,信用評級不是保險箱,而只是給投資提供了一個參考值,風險最終還是要投資者承擔的。弄清這個基本道理,投資就會多一分理性,多一分成功的希望;信用評級機構也會減少壓力,輕裝前進。